首页

美足论坛网

时间:2025-05-26 09:58:46 作者:现实版“机甲大战”超热血 一起“探班”人形机器人格斗训练现场 浏览量:44127

  继北京亦庄马拉松后,人形机器人比赛再次开赛了。这次比的不是跑步,而是格斗。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则扣10分,本回合结束。

  作为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本次比赛在竞技赛之前还进行了表演赛。表演赛中,人形机器人结合灯光与音乐编排,充分展现其协同控制与动态响应能力。

  从马拉松到格斗

  人形机器人学会了什么

  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操作员陆鑫操控的AI策算师最终获得冠军,获得"格斗之星"称号。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人形机器人,近几年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大众视野。从蹒跚学步到机甲格斗,在科技与热血交织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揭秘一:人形机器人如何学习格斗动作?

  以参加本次比赛的人形机器人G1为例,它目前已经具备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多个组合动作,包括直拳、勾拳、踢腿等等。

  揭秘二:人类如何操控机器人格斗?

  在格斗赛场上,操作员主要通过语音控制、遥控控制两种方式实现对机器人的操控,可谓是实时操控,人机协同。比赛前夕,技术人员就已经测试了“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新功能。

  揭秘三:人形机器人格斗能训练哪些能力?

  据了解,真人拳击比赛是不能用腿的,但机器人格斗赛中,由于不涉及对身体的伤害,机器人可以用腿。如果说机器人跑半马更多的是比拼耐力与速度,那么格斗比赛则对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平衡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赛前训练时“抗击打”“防过热”等极限训练和测试,就是为了让人形机器人在极端条件下依然可以行走并做出复杂的动作。摔倒后,还能模拟人的形态自主站立。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设备测试员 孙宝岩:因为它本身在打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自身挥出一些比较激烈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对方选手的强烈攻击。在整个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保持平衡,并且在攻击的同时不被对方打倒,平衡的考验是重要的。

  揭秘四:机器人格斗赛打开了哪些新空间?

  本次机甲格斗擂台赛提供的极端考验环境,能促使算法持续优化升级,提升机器人的性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海作伴步履不停 浙江铁路人将守护书写在毫厘之间

坚持马克思主义之本不动摇,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性和先进性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近代以来,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面临生死存亡,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上下求索。最终,实践、人民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也是信仰,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就站在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探索出了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迈入新时代,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归根结底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11日—9月17日)

长春2月18日电(记者 郭佳)吉林省委、省政府18日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这是当地连续第十年在节后“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

美联社报道称,该项研究自2018年以来已进行了近五年,研究无法为“哈瓦那综合征”患者的头痛、平衡问题及思维和睡眠困难提供解释,研究人员并未发现任何遭受脑部创伤或中风后的长期变化标记。

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公告

高济健康依托遍布全国18个省、330个县市的16000家连锁药店、近300家双通道特药服务中心及多家互联网医院,形成了线上、线下以药事服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开创了业内领先的健康管理模式,将服务延伸到消费者和病患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中方:高度重视与俄方在航天领域的合作

今年1月,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脑机接口是其中的创新标志性产品之一。洪波对《中国新闻周刊》称,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没有作业可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进,先从医疗器械做起,以帮助广大脊髓损伤患者为首要目标,实现其回归社会的愿望。但从临床科研到临床医疗,脑机接口技术的成果转化之路还很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